2025年暑期,为打破校园与社会的“围墙”,将思政教育从课本引向广阔天地,台州学院教师教育(体育)学院党员爱心服务队以“寻脉·传薪·铸魂——行走的思政课里的文化根与报国志”为主题券商配资开户,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社会实践活动。活动深度融合了以缩山拳为代表的非遗武术、激励人心的航天精神与厚重的红色文化,成功探索出一条校社协同育人的创新路径,在青少年心中深植文化之根,点燃报国之志。
寻脉:于历史深处,锚定文化之根
旅程的第一站是“寻脉”,旨在锚定文化源头,筑牢认知根基。实践队带领孩子们走出课堂,深入临海古城。在戚公祠的庄严肃穆中,他们一同回溯戚家军“以武卫国”的抗倭历史;在省级非遗项目缩山拳的传习所里,探寻其“抗元护民”的起源与“尚武崇德”的精神内核。孩子们亲身踏上古长城的石阶,仿佛触摸到历史的脉搏,将非遗技艺所蕴含的家国情怀与红色文化无缝对接。与此同时,实践队还系统梳理了中国航天事业从“东方红一号”到“天宫”空间站的辉煌历程,让抽象的“文化根”与“报国志”在孩子们心中变得具体可感。
展开剩余66%传薪:于创新实践中,点燃传承之火
第二阶段“传薪”,重在创新传承方式,实现从被动接收到主动传递的转化。实践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束缚,将教学场景延伸至广阔的社会天地。在“非遗武术进课堂”活动中,孩子们不仅一招一式地学习缩山拳,更通过《戚家军抗倭》情景剧的角色扮演,沉浸式体验“精忠报国”的红色精神。汇报演出上,《武韵形神,拳意少年》节目赢得了阵阵掌声,孩子们整齐划一的动作、坚毅自信的眼神,完美诠释了缩山拳“刚柔并济、自强不息”的精神内涵。课堂之外,想象力与创造力齐飞。在航天精神教育中,团队设计的“变废为宝,红色文创”手工课上,孩子们用废弃纸杯、橡皮筋等材料精心制作“长征火箭发射器”;在“我的太空梦”主题美术课上,他们用五彩的画笔描绘出心中的星辰大海。这些互动式、体验式的教学活动,将精神价值化为生动实践,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。
铸魂:于知行合一间,升华报国之志
实践的最终落脚点在于“铸魂”,推动价值认同向实践担当的升华。一场场活动下来,成果斐然。课前课后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,学生们对党史、航天知识的系统理解程度显著提升。更重要的是孩子们身上看得见的变化。带队老师欣慰地分享道:“原本内向的小林同学通过武术训练变得开朗自信,更有孩子在分享时说,‘要像戚继光将军一样保家卫国’。”通过将传统非遗与现代航天在“守护文化、强国建设”的目标上形成价值同频,实践活动让青少年深刻认识到,爱国不是抽象的口号,而是贯穿古今的精神主线,是体现在守护文化根脉、勇于担当时代使命的具体行动中。
此次“寻脉·传薪·铸魂”社会实践,是台州学院教师教育(体育)学院在“大思政课”建设背景下,对校社协同育人模式的一次成功探索。它生动证明了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、校内教育与社会资源高效融合的巨大潜力。未来,团队将继续深化“校社协同”模式,探索建立常态化的合作机制,让这堂“行走的思政课”走得更远、更深,在更多青少年心中播撒下文化自信与科技报国的种子,为培养兼具历史意识、文化素养与责任担当,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青春力量。
(图/文作者:叶珂)券商配资开户
发布于:湖北省维嘉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