股票配资之家网
这几年,小家电企业的经营困局,再度引发全行业反思。外界纷纷指责小家电企业喜欢“一锤子买卖”,总搞“押宝单品”经营,错失转型良机,还缺少面向用户的创新主动权。不过,在家电圈看来,小家电企业的真正危机,是总陷入品类扩张思维,缺少用户主导思维。
孔余 撰写
最近2年,在家电行业,小家电企业颇为痛苦与焦虑:
眼睁睁地看着市场的产品销售价格一路下滑,但终端出货量却没有起色,量跌利滑之下的经营亏损已不再遥远,更无法避免。
大量传统小家电产品,陷入了更新换代的滞涨期,市场新增空间没有、换新需求更疲软。但是新品类的培育往往出现了“十押九不中”的尴尬局面,青黄不接之下市场增长动力全面消失。
好不容易推出1、2款小家电爆款,要么在市场上遭遇模仿、抄袭;要么年轻消费者从抢购到抛弃只有短短1年多。可以说,这个行业丝毫没有什么科技门槛,也没有什么忠诚用户,有的只是企业间模仿和跟进的速度与能力,以及用户“喜新厌旧”的周期更迭越来越快。
可以说,这些年来,以美的、苏泊尔、九阳,以及格兰仕、小熊、北鼎、利仁为代表的本土小家电品牌,在市场经营中呈现出“三年河东、三年河西”的走势,并不意外和奇怪。因为,很多局外人没搞清楚小家电产业的多个真相:
第一,小家电属于家电,但却不是家庭的耐用消费品,这些年来已经成为快消品。单品价格低廉的小家电,很多消费者都是通过线上电商平台,除了京东、天猫、拼多多,就是抖音、小红书,以及直播间,说买就买了。当然,淘汰起来也很快。很多小家电产品基本上就是尝鲜买回来用一次,就被搁置,使用频率远低于空调、冰箱和洗衣机等大家电产品。
第二,小家电存在很多季节性消费。除了电饭煲、微波炉、蒸烤箱、吸尘器等产品可以常年使用。风扇、取暖器等很多小家电都属于季节性产品,很容易受到消费者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所影响。所以,这决定了小家电企业经营的周期切换快,必然会出现一些押宝产品和投机思维,甚至长期处在“一锤子买卖”通道中。因为,小家电不同于空调、油烟机、净水机、空气净化器等产品,要么需要安装服务,要么需要换芯或清洗服务,小家电完全就是买回去就用,坏了就扔,产品的附加值基本没有。
第三,长期以来,小家电企业的品类思维强大、营销手段强势、市场思维抢跑,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就会出现很多的竞争短板和发展缺位:产品力持续薄弱,基本没有研发和创新的能力;价格竞争疯狂,完全就是拼低价和营销内卷;普遍缺乏用户思维,就是想着快速低价出货呈现出“伪用户”思维。很多小家电企业对于风口型产品的运营,普遍采取的就是“贴牌代工”模式,所以很多小家电产品往往缺少差异化优势,只是外观和品牌的差异,最终拼的也是低价。
不过,在家电圈看来,这些年来,大量小家电企业之所以会在市场上出现“三年河东、三年河西”的市场经营困局。究其根源:
一是,受限于产品的“类快消品”属性,小家电多年来采取的是品类扩张思维,就是不断地拓展新兴品类、培育新品类,谋求以品类布局、品类引爆为手段的发展模式。运气好时能收割市场的2、3轮周期,运气不好就会错过一些品类引爆的黄金期。比如说空气炸锅,当年走红抢到市场第一块蛋糕的不是“美九苏”等大品牌,而是一些小品牌。
二是,受限于产品的“功能与情绪”价值属性,不管是头部,还是腰部企业,普遍在小家电上缺乏系统性的科技创新投入和持续性的布局。除了在电饭煲、蒸烤一体机等主打产品,头部企业会有科技研发投入,在其它诸多成熟或新兴品类,普遍采取的是产品方案拿来主义,最终结果则是小家电行业的市场竞争走到最后,就是拼价格的无效内卷,小家电企业在产品上普遍缺少差异化的竞争力。这些年的空气净化器、净水机、扫地机器人等品类,均是如此。很多专业小家电企业普遍采取跟进策略和跟随手段。
那么,面对最近2年来,很多小家电企业的市场经营困局,如何破解?家电圈认为,最核心的抓手,就是要彻底摒弃过去的品类扩张思维,建立起“以企业为中心、以产品更新为抓手”,努力撬动用户的需求增长和迭代。最终,企业一定要建立起全新的用户思维,以产品的功能价值为基础,积极探索产品的情绪价值,最终建立起超越“品类、科技、卖点”的全新体系。
简单来说,小家电企业,特别是头部的、专业的、特色企业们,必须要抛弃以产品为主导、以价格为诱饵的小家电“投机式”售卖思维股票配资之家网,而是要尽快构建起用户需求和用户价值为主导的“长期战略”思维,要基于技术的实力和品质的内功,充分将小家电产品的功能价值,基于文化等IP的情绪价值共振,持续将小家电的快消品属性做强,并将其功能价值和情绪价值拉通,从而找到新的突破路径。
维嘉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